行业资讯

小心!黄金正变得很危险 一个天大的秘密被揭露.....

日期:2020-06-03
回顾3月的那次价差异常,一个天大的秘密被揭露......黄金期现价差异常的事故刚刚过去2个月,黄金似乎已经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随着黄金涨势渐稳,在套利热情的驱使下,大批黄金正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纽约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为COMEX)。
 
然而,近日黄金期现价差似乎又有了扩大之兆。在回顾了3月那场事故后,一个可怕的猜想似乎越来越可能成真——恐怕运再多的黄金过来也无法阻止价差的再次“裂开”。不仅如此,有迹象显示,如今已有一部分银行率先逃离现场......
 
01大转折!COMEX黄金多到泛滥?
 
今天的故事有点长,反转也有点大。为了不显得太突兀,我们先来看一个所有交易员都知道的版本,一切从3月底黄金价差异常的事故说起......
 
3月底,疫情爆发,避险情绪升温,黄金(尤其是实物金)需求暴涨,而封锁状态下的运输受到阻碍,COMEX可用于交割的实物金不足,黄金期现价差暴涨。
 
随后,一群交易员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企图通过“买现卖期”套利,并因此推动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实物黄金转移潮。
 
数据显示,自3月下旬以来,COMEX的库存增加了至少550吨黄金,COMEX的黄金库存飙升至创纪录的2600万盎司。
 
故事到这里,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此时,转折开始了,市场并不愿意接盘这些黄金:
 
CFTC最新持仓报告显示,截至5月26日当周,大型投机者和对冲基金的净多头仓位则减少13874手至237914手,多头仓位已跌至48周低点。
 
与此同时,COMEX库存积压,黄金存货飙升至2600万盎司,展期成本暴涨至10-20美元左右,有外媒甚至打出了“供过于求”的头条。
 
小心!黄金正变得很危险 一个天大的秘密被揭露.....(图1)
 
简单来说,当套利者正源源不断地把实物金从欧洲运往纽约,有一部分资金却忙不迭地从COMEX逃向伦敦黄金市场(以下简称为LBMA)。
 
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LBMA的数据,自3月那场事故发生以来,LBMA的黄金交易量经常超过COMEX。在上周,COMEX的日成交量更是降至约2500万盎司,远低于从去年3月底起算的日均成交量4700万盎司。
 
资料显示,这批正在逃离的资金来自COMEX最大的单一用户群体——银行(银行持有的合约价值高达450亿美元,相当于约800吨黄金,占COMEX所有合约的三分之一以上)。
 
有6家银行的消息人士称,自市场崩溃以来,许多银行已经减少了在COMEX的日常交易,如今这些银行打算将其未平仓头寸再减少50%-75%。
 
众所周知,银行们往往习惯于利用EFP交易进行对冲手中现货黄金下跌的风险,也会利用该交易来套利价差(银行的EFP交易通常指的是买入伦敦现货黄金,卖出COMEX黄金期货)。
 
按常理说来,这些EFP交易往往是“稳赚”的。
 
一方面,卖出黄金期货可以对冲金价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忍受因价差扩大带来的短暂“浮亏”,来博一个“逆转的机会”。随着市场的套利行为将价差挤压回正常的水平,银行再把手中的单子平仓。并且即使价格没有如预期般运动,这些银行也完全有资本可以一直持有空头头寸直到期货合约到期,并进行交割以锁定其利润。
 
黄金运过来了,最有资本进行套利的大银行却在撤离?这并不寻常。有位交易员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几位行业大佬发出了请教的邮件。其中,包括世界黄金协会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翰·雷德(JohnReade)在内的多位前辈都给出了一个相似的答复:
 
“这些银行和交易员手中可能仍然有大量的EFP头寸未被平仓,银行间的黄金流动性依旧紧缺,实物金依旧供不应求。”
 
02资本大逃亡的背后:做市商在恐惧什么?
 
其实,关注金十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这些猜测早已不是“新闻”。在价差异常的事故发生后,早已陆续有分析师不断在呼吁市场关注“价差事故”的另一个细节——做市商为何突然缺席。
 
这些分析师坚信,这场"价差大屠杀"根本不是因为宣传的“物流中断”,“市场相互挤压”,而是因为黄金期现市场之间套利行动,本身就是骗子之间的博弈。
 
有分析指出,资本操纵市场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先让市场相信这里有足够的黄金,然后再借助这一假象进行操纵和欺诈。下面的两组数字正好揭穿了这个骗局。
 
第一个是COMEX的“无担保”空头期货合约(“无担保”指的是,这些合约在一开始就没有持仓到交割的打算,背后没有实物标的支撑)。
 
BullionStar的RonanManly罗南·曼利指出,以2018年为例,通过COMEX交易的黄金总量高达26万吨,这一数字比历史上开采的黄金还要多,是黄金年供应量的86倍。而在同一时期,只有约34吨注册黄金库存通过期货合约交割。
 
第二个就是我们上面说的EFP合约。
 
大宗商品专家CraigHemke指出,从2017年11月24日到2019年11月24日,市场执行了4444344份EFP合约,这意味着在伦敦交易的实物黄金达到13820吨,是年度黄金供应量的5倍。
 
很明显,这些黄金衍生品背后怎么可能真的有足够的黄金作为依托。但是当所有人都对实物交割避之不及,自然没有人关心这些合约背后是实打实的黄金还是泡沫。在这种背景下,利用这些“无担保”空头期货合约,或者EFP合约反复炒作市场行情无疑是成本最低,又最隐形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对于此前那场价差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人猜测,当局势骤变,市场突然真的想要交割了,银行发现自己再也无法“糊弄过关”,为了防止事实变得更加清晰,他们只能停止对价差的套利。
 
此外,同样是来自价差事故的另一细节也显示出,银行的金库本就“空空如也”。
 
在黄金期现价差异常的那几日,当全世界都在为黄金的“供应问题”苦恼,美国SPDRGoldTrust基金公司报告却显示,在此期间它仍然接收了175吨金条,实物黄金持仓量从908吨增加到1083吨。
 
顺藤摸瓜下去,很容易可以发现,这些黄金并不是从该基金的托管人汇丰银行处直接获得,而是绕了一个弯,从次级托管人英国央行处获得。
 
连英国央行都出马了。这意味着,GLD的那些托管人(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等)可能都面临着“金库空虚”的窘境。
 
说到这里,金市的骗局已经昭然若揭,但这个故事还没说完,因为参与这场骗局的还有另一个大角色。
 
03游戏的隐藏玩家居然是它?
 
紧接着上述话题,同样是在3月黄金期现价差异常扩大的那段时期,汇丰银行扛下了巨额亏损。据业内消息人士称,在最可怕的时候,汇丰银行仅一天就录得2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相较之下,汇丰银行费尽心机为GLD筹集黄金的行为就更加让人“感动”了。但有分析认为,汇丰此举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为了遮掩金库空虚的真相,为了防止一个更可怕的“挤兑”噩梦发生。
 
一旦人们发现黄金不够了,各大交易所和银行很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可怕的噩梦——“挤兑”,即所有债权人要求同时交割黄金。届时,黄金市场将会崩溃,那些黄金账户的债权人也很可能无法取回他所拥有的任何贵金属。
 
因此,在同僚也口袋空空的时候,汇丰银行只能找“本地土豪”英国央行帮忙解决困境。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和机构都将其黄金储备存放在英国央行和美联储的金库里,这些储存的黄金可用作货币贷款的抵押,并且声称是可赎回和出售的,央行的金库自然比银行的充裕。
 
看到这里提醒一句,不要以为银行捅下的窟窿,央行总能补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可能就连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可能都是这场“游戏”的隐藏玩家,不信你看看下面几个故事。
 
故事1: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受益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美国大肆发行美元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deGaulle)意识到,虽然美元挂钩黄金,但是美国很可能没有足够黄金来支撑美元。因此,法国下令将国家财政拥有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不久,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一场针对美国的挤兑爆发。
 
从1959年到1971年,美国损失了50%的黄金。由于担心美国最终会耗尽黄金,走向破产,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选择“赖账”,并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
 
故事2:类似的故事在不久前也发生了,主角就是之前提到的英国央行。
 
数月前,委内瑞拉政府就一直要求英国央行交出此前存放在它处的31吨黄金,但英国央行屡次以停止大量出口黄金、不承认委内瑞拉当前的国际地位、防止洗钱等等借口阻挠。
 
故事3、4、5、6……
 
实际上,不少国家都体会过运金路途的艰难。斯洛伐克也曾要求将储存在英国的黄金运回国内,但同样被英国拒绝。在2012年,德国和荷兰要求运回存在美国的黄金却双双被拒,美联储给出的理由是“这可能造成金库的安全隐患”……
 
简单来说,泡沫不能破,真相不能被揭露,挤兑不能发生,面对各种“取金”请求,央行此时能做的只有“编一个更大的,或者更多个不同的谎言”来迷惑市场。
 
事实就在眼前,大银行们正在逃离COMEX,部分央行的表现变得心虚,这一切举动就像给市场无声的警告——如果还是没人愿意兜底,黄金价差将再次“裂开”。

遠東貴金屬首發最精準的黃金行情分析,<黃金交易投資開戶>www.fepm62.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Trading leveraged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foreign exchange, commodities, indices, and other products is risky. You may lose part or all of your initial investment. This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many investors. Please ensure that you fully understand the risks and consider your investment objectives, level of experience, and preferences. You should carefully manage your risks and seek independent advice if necessary.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carefully read our Client Agreement and Privacy Policy before deciding to use any of our products.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site is not directed at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ong Kong SAR of PRC and is not intended for distribution to, or use by, any person in any country or jurisdiction where such distribution or use would be contrary to local law or regulation.

Company name:Far East Precious Metal (HK) Limited
Registration number:1409390
注冊和營業地址: 10/F Woon Lee Commercial Building, 9 Austin Avenue,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 Kong